11月15日,筆者在湖北楚綠蝦稻有限公司看到:沉甸甸的深水稻稻穗迎風掀起金黃的波浪,收割機來回奔波收割,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。這是宜城首批大面積試種成功的深水稻,探索出一條深水稻養蝦立體高效種養的新模式。
楚綠蝦稻公司是宜城市一家大型蝦稻共作專業企業,公司擁有深水蝦塘500多畝,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蝦稻共作生態種養近萬畝。近年來,公司打破傳統的種植模式,從大田養殖、蝦稻連作、蓮藕養蝦,到現在的深水稻養蝦,不斷探索科學高效的綜合種養模式,并屢獲成功。
楚綠公司試種的深水稻從浙江農科院引進,稻稈高近2米。在7、8月氣溫高的季節,稻田可灌水至1.2米,稻稈為蝦苗遮陰,非常有利于小龍蝦生長。公司去年進行了小規模的試種,今年將500多畝田全部種上了深水稻。秧苗移栽時,工人按一定距離事先預留了部分間隔,這些預留行不僅有利于秧苗通風透光,更有利于小龍蝦活動和采光,還能為捕獲大蝦時提供方便。小龍蝦在田間爬動松土,稻田土質不宜板結,蝦糞又為水稻補充足了足夠的有機養分,反作用于深水稻生長。由于蝦稻共生不能使用任何農藥化肥,深水稻生長期又比普通稻米長1個多月,品質好,價格高,市場供不應求。
該公司總經理李貴金說,稻田養蝦雖然提倡得很早,但一直以來沒能真正把種稻和養蝦相結合,高桿稻是一種很好的推廣模式。從兩年來的試種情況看,稻田每畝產量在1000斤左右,500多畝深水稻產量可達50多萬斤,僅綠色無公害深水稻米一項收入,效益就是普通稻田的1.2倍以上。
來源:通訊員 李勤 易振波
責編:孫巍
編審:杜守雨
責任編輯:孫巍
請輸入驗證碼